一般對減重民眾來說,聽到「澱粉」這兩字即避之唯恐不及,怎麼還會有「助你瘦的澱粉」,且食用了還有助減重?!
澱粉是一種多醣類物質,屬於複合碳水化合物,須由唾液和腸胃裡酵素消化分解,進而釋放到血液中,轉化為養份,供人體器官使用。而抗性澱粉是指無法被小腸消化吸收,直接進入大腸提供腸道益生菌養份,轉而讓脂肪來燃燒,而且和纖維的功效一樣,具有飽足感,因此也稱為第三纖維或抗性纖維。每1公克抗性澱粉可以提供2.8卡的熱量,低於一般澱粉所提供的每公克4大卡熱量。
抗性澱粉存在於各式天然食材當中,依其物理特性區分為四類:第一類是因物理阻隔 (如外殼)而無法被消化酵素分解之澱粉,如種子、豆類、全穀類等未精緻加工之澱粉。第二類為顆粒形態難以被消化之澱粉,如生馬鈴薯、未成熟香蕉。第三類是經烹調後冷卻之老化澱粉,如隔夜飯、壽司、冷麵;第四類則是指經化學修飾後不易消化之澱粉,其種類繁多且非天然澱粉,例如一些食品添加物。食物中抗性澱粉多寡容易受到加工及烹調影響,如生馬鈴薯含量約75%,煮熟後僅含3%,冷卻後又回復至12%;生的薯類平均含50 - 60% 抗性澱粉,煮熟後則減至7%。
(詳細內容請見附件)